俗话说 “股市有风险配资公司有哪些,入场需谨慎”,这是无数股民血泪换来的教训。
有人幻想靠炒股一夜暴富,可真正成功的寥寥无几,多数人因轻信不良公司,最终血本无归。
曾经的诸暨女首富,就通过宏磊股份套现超 32 亿全身而退。
她离场后,公司负债累累、持续亏损,7 万股民的投资打了水漂。
宏磊股份为何从辉煌走向衰落?
戚建萍一家又是怎样瞒天过海,完成这 32 亿的巨额套现?
放弃铁饭碗大胆创业
1981 年,17 岁的戚建萍考入江西财经学院攻读会计学。
毕业后,她顺从父母安排,进入食品厂担任会计。
日复一日的机械工作,让她陷入迷茫。
这份在外人眼中的 “铁饭碗”,于她而言却是束缚理想的枷锁。
彼时,刚升格为地级市的鹰潭正全力招商引资。
戚建萍敏锐察觉到商机,这座城市工业基础薄弱。
生活用品依赖外埠供应,看似贫瘠的市场实则蕴藏无限潜力。
1985 年,她果断辞去稳定工作,在繁华地段创办 “华丰商场”。
以五金百货、生鲜副食的全品类经营迅速打开市场,短短几年便积累起人生第一桶金。
1988 年,国内饮料行业方兴未艾,戚建萍再次押注风口。
将全部积蓄投入饮料生产与销售,凭借先发优势赚得盆满钵满。
然而进入九十年代,伴随市场竞争加剧与外资涌入,行业利润持续走低。
戚建萍果断抽身,于 1996 年转战铜材加工领域,成立无氧铜杆生产企业。
凭借精准的市场判断,迅速在行业站稳脚跟。
事业有成后,戚建萍选择回归故里,将工厂迁至浙江诸暨。
2011 年,宏磊铜材成功登陆 A 股市场,完成从实业到资本的华丽转身。
但谁也未曾料到,这场资本之旅的终点,竟藏着令人瞠目结舌的财富迷局。
在“圈钱”道路上一去不返
宏磊股份登陆资本市场,本应是大展宏图的新起点。
然而戚建萍家族五口,却将其视为套现的工具。
公司上市不久便陷入亏损泥潭,连年业绩告负。
无数股民的财富如坠深渊,许多家庭因此陷入绝望。
不少投资者本是看好戚建萍的商业才能,试图分享发展红利。
最终却沦为被收割的对象,愤怒与无奈可想而知。
更令人咋舌的是,戚建萍涉嫌违规占用高达 25 亿元的民间借款,将资金悄然转移至关联体外。
面对危机她不仅没有力挽狂澜,反而以资产重组为幌子迷惑股民,借此套现 33.6 亿元。
资料显示,戚建萍持股 50.50%。
其弟弟戚建华、戚建生,女儿金敏燕、儿子金磊共同持股 14.1%。
家族合计持股达 64.6%,牢牢掌控公司话语权。
2016 年,戚建萍家族开启疯狂抛售模式,清空所持宏磊股份股票,一次性套现 36 亿元。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仅仅数年后,他们又以 15 亿元的价格买回公司核心业务,短短一轮操作便净赚 21 亿元。
在此期间,宏磊股份股权历经三次更迭。
而戚建萍早已功成身退,留下一地鸡毛。
这场资本游戏中,股民承受着股价暴跌的重创。
而戚建萍家族的精明算计,无疑给资本市场留下一记沉重的警示。
套现32.5亿全身而退
2020 年 11 月 20 日,仁东控股以 64.72 元的股价攀上历史巅峰,成为资本市场最耀眼的 “明星股”。
这家顶着第三方支付、融资租赁等金融科技光环的企业。
仅凭子公司 “合利宝” 的招牌,便让市场对其业绩增长与行业前景充满遐想。
然而,在光鲜表象之下,暗藏的却是高度控盘的致命风险 。
当庄家撤手,股价雪崩的灾难便如影随形。
转折点始于, 2020 年 11 月 18 日的一纸公告。
仁东控股宣布,原控股股东北京海科金的表决权委托及一致行动协议终止。
此前,实控人霍东正是凭借对国资背景的炒作。
将公司股价从十几元一路拉升至四倍高位,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 “造富神话”。
尽管公司财报尽显颓势,债务缠身、业绩惨淡。
但在国资 “金身” 加持下,大批股民仍不惜融资追高,期待搭上财富快车。
海科金的入局本就动机不纯 ,以零成本获取一年托管权。
坐收 2000 万元托管费,堪称 “空手套白狼” 的典范。
而霍东则通过资本运作,将仁东控股包装成踩中热点的潜力股,成功吸引散户蜂拥而入。
然而,当海科金托管期满不再续约,霍东重掌控制权的消息一经披露,市场信心瞬间崩塌。
短短 14 个交易日,仁东控股连续跌停,开盘即被封死。
近 25% 的融资盘集体爆仓,股民深陷绝境。
这场资本闹剧,最终以悲剧收场。
2022 年 3 月,仁东控股因违规行为受到行政处罚,霍东等高管合计被罚 220 万元。
随后,霍东辞去董事长职务,公司被迫申请重整。
但对于那些血本无归的股民而言,损失已无法挽回。
而追根溯源,这场灾难的种子早在宏磊股份三易其主、戚建萍套现离场之时,便已悄然埋下。
宏磊股份的首轮接盘者郝江波,本被市场视作 “救星”,却在入主后迅速偏离主业轨道。
他斥资收购第三方支付公司,将企业更名为 “民盛金科”,试图转型金融领域。
然而这场激进的跨界转型,并未带来预期收益。
巨额投入如石沉大海,公司业绩依旧深陷亏损泥潭。
2018 年,年轻的霍东接过接力棒,将公司更名为 “仁东控股”,试图以全新形象扭转颓势。
但华丽的包装难掩内部积重难返的困局,企业经营每况愈下,业绩持续恶化。
在霍东掌舵期间,公司股价断崖式下跌,股权被尽数质押。
小股东纷纷抛售离场,最终因资不抵债被法院裁定破产重整。
这场资本游戏中,七万股民不仅没能等来翻盘的希望,反而收到了企业破产的判决书。
而戚建萍家族早已全身而退,成功套现数十亿,留下满目疮痍的烂摊子。
两任接盘者虽雄心勃勃,却终究难逃 “竹篮打水一场空” 的命运。
宏磊股份的陨落,成为资本市场又一警示案例。
结语
有人或许会对法院的重组裁决抱有期待,认为这将成为企业重生的转机。
然而残酷的现实却是,所谓的整顿不过是新一轮 “收割” 的序章。
资本市场的冰冷逻辑,从不体恤散户的困境。
新入局者看似带着 “拯救者” 的光环,实则多是觊觎残存利益的逐利者。
在这场权力与资本的游戏中,缺乏信息与资源的股民,终究沦为风险的最终承担者。
在一次次希望与失望的交替中,承受着财富缩水的沉重代价。
益升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